幕思城>电商行情>案例>成功案例>想把副业变事业?你需要4个元模型

    想把副业变事业?你需要4个元模型

    2023-01-25|23:20|发布在分类 / 成功案例| 阅读:66

    只要你想持续发展副业,你就是一位事实意义上的创业者。

    你,就是你自己的CEO。

    问题是,具体做事的时候,思维容易陷在局部问题里,不可自拔。

    • 听说微信公众号打开率不行了,写公众号还有意义吗?
    • 我该花时间,试试在B站做视频吗?
    • 从0到1,我该怎么获取流量?
    • 我要先做知乎,还是先做公众号,还是都做?

    说白了,你的思维习惯,还停留在一线小兵、或者部门经理的视角上。

    你的意识,还没有切换到看全局、找重点、抓主要矛盾的CEO视角上。

    你还不习惯统领全局,抓大放小。

    把有限的时间、金钱、资源,投入在能带来效益的刀刃上。

    1个合格的CEO,头脑里存放着一系列思维工具。

    用来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聚焦关键、作出取舍、解决问题。

    常称为思维框架、思维模型。

    经典的思维模型有70种,算上每年新发明出来的,数量就更多了。

    让你一个个记住,掌握每种模型的使用场景和局限性,并不现实。

    而且,这也和不在学习使用工具上耗费过多时间,该把时间花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、拿出成果上这条原则相违背。

    图源 / 《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》

    幸好,所有思维模型,都从4种元模型衍生、组合而来。它们是:

    • 平衡轮
    • 时间轴
    • 四象限
    • 金字塔

    各取第一个字,得到助记词:平时四金

    掌握它们,就能在副业的入门阶段,帮助你用CEO的思维,像专业的咨询顾问一样拆解问题。光凭这点,你就能把绝大多数埋头瞎搞的人,甩出一大截。

    一篇长文,帮你把这4种元模型说透。目标是,让你提出的所有和副业相关的问题,数量减少50%,质量提高50%

    PART 1 平衡轮PART 2 时间轴PART 3 四象限PART 4 金字塔PART 5 案例:四种元模型的配合使用

    全文共计 90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5 分钟

    PART 1 平衡轮

    平衡轮是我常用的一种图形化工具,常用在教练式对话、1对1辅导时。

    ▌使用场景

    在这样的情况下,你可以使用平衡轮:

    • 你有主业、副业、家庭、友谊…多方面的问题要处理,似乎每个都重要,不知道眼下怎么取舍、取舍多少的时候
    • 你在一个局部的问题上卡了很久,没有找到行动的切入点的时候

    ▌工具特点

    用一组关键词描述:图形化,全局,平衡,预期,理性感性结合,杠杆,思考未来,聚焦当下

    ▌使用步骤

    大致的使用逻辑分3步:(1)从全局的视角,来看对你人生最重要的8个方面(2)评估每个方面的满意度,觉察到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落差(3)找到杠杆点,开始行动

    请准备一张白纸。一边看下面的6个步骤,一边按照我的演示一起行动。

    步骤1. 画一个圆,等分成8份,代表你人生的8个方面

    步骤2. 给每个区域,分别用1个关键词概括,标注在圆弧外部,代表你人生最看重的8个主题

    • 不需要在怎么表达主题词上过于纠结。也不需要担心主题词之间,有没有概念重合。只要是你此刻认为、最能影响你人生幸福程度的8个方面就行
    • 别想太多,写此刻的直觉反应
    • 最多8个。写不满8个的话,空着就好

    我在今年1月1日,写下的8个方面是:

    • 探索。不断进入未知的领域,创造全新的价值,满足我旺盛的好奇心,对我很重要
    • 金钱。我对物质的要求还是挺高的,而且只有足够富裕的生活,才能支撑我不断探索
    • 事业。事业不一定赚大钱,赚大钱的不一定是事业。这一项我很在意,就单独拎出来了
    • 爱情。目前还是单身,还是挺期待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的
    • 友谊。朋友是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,也是我持续成长的动力。和少而精的朋友保持长期的、深入的关系,对我很重要。我和家人的关系不错,所以把“家庭”合并到了“友谊”里
    • 愉悦。我是一个积极的享乐主义者,享受生活对我很重要
    • 写作。既是我的工作,也是我创造价值的手段,也是表达另一个自我的途径
    • 健康。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需要健康的身体、旺盛的精力做支撑

    步骤3. 评估在这8个方面,你对现状的满意度,按0~10分打分,把分数画到每个扇形里

    • 纯主观打分,不用想太多,就按照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去打满意度
    • 画每个扇形的时候,建议用不同色彩的笔,让图形的视觉刺激效果更强,更容易引发你后面几步的思考

    1月1日,那时还没有出现COVID19的黑天鹅事件。我的满意度评分是:

    • 探索7分。辞职单干500多天,我在内容、运营、变现模式上,用实操、写作、教授、提供咨询服务的方式,做了足够多元的尝试,我挺满意
    • 金钱3分。去年小有所成,但总觉还有潜力等待释放。目前只能说不愁生计,也还没到想买啥就买啥的程度
    • 事业6分。成长潜力无限,目前算中规中矩
    • 爱情1分。单身,而且2019全年都在沉迷学习、做事、赚钱,没有在交友上作出任何努力
    • 友谊9分。身边不缺优秀的死党朋友,辞职单干后,通过生意关系也结识不少值得深交的好朋友,已经做得很好了
    • 愉悦8分。看我朋友圈就知道,我一直都玩得挺开心的,从不亏待自己
    • 写作5分。我去年的写作成果有目共睹 <见此>,但是我对这一项的预期很高,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成长空间,把分数压低一点
    • 健康3分。去年年底身体状态不太好,持续了很久的运动习惯中断了,人也不是很有精神

    进入到下一步之前,先暂停下,看看你的图,感受你此刻的情绪。

    然后操作下一步。

    步骤4. 定目标。3个月后,你想要把每个方面的满意度指数,提高到几分

    把目标分数标注在轴线上,把当前分数和目标分数之间的差距,用另一种颜色的笔,画在扇形里

    • 聚焦计划达成目标的时间:3个月。第一次做平衡轮的话,也可以把时间定短一点,比如1个月
    • 你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。在满意度高的方面,或者未来1~3个月内不是重点的方面,目标分数可以定低点。维持现状,也可以

    我1月1日定下的目标分数是:

    • 探索,不变。去年试得足够多,好奇心已经得到极大满足,近期可以放一放
    • 金钱,从3分提高到7分。打算开线下工作坊(当时还没出现COVID19事件,这是后话),补上高客单价产品,让手上现金更富余些
    • 事业,不变。我坚信自己在做有价值、值钱、但眼下不一定赚钱的事,也大致清楚生意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轨迹,内心挺安定,未来3个月内估计不会有大变化
    • 爱情,从1分提高到4分。应该做点行动,但是不强求3个月内一定要发生点什么。相比之下,事业给我带来的幸福感更强一点
    • 友谊,不变。我挺满意了
    • 愉悦,不变。我已经很浪了...
    • 写作,从5分提高到9分。发挥我擅长把工作工程化、算法化的优势,写作数量和质量还可以上一个台阶
    • 健康,从3分提高到9分。我知道关于健康饮食、运动、作息的知识,过去也有这样的习惯,只要调整回原来的巅峰状态就可以,对我不是难事

    步骤5. 找杠杆

    静下心,重新审视一遍你的平衡轮。

    问自己:从此时此刻开始算起,3个月内,你在哪1个方面的突破,能够带动其他7个方面一起成长?在那一个要素的旁边,标记1个五角星。写上现在的日期

    我的答案是写作。其他需要提升的方面是金钱、爱情、健康。对我来说,它们和“写作”的协同关系是:

    • 金钱:做线下工作坊,需要把我去年的客户案例、实操经验,用文字、图片、流程的方式实体化,用在工作坊里。在操作上,就是个整理过去的记录、重新写作出来的工作
    • 健康:我中断了过去好的运动和饮食习惯,仔细回想其实是情绪问题,脑子里有太多想法没有表达出来,造成了情绪的波动。不如用文字抒发出来,如果和业务不相关的话,单独开一个小号写就好
    • 爱情:对外释放“我是单身”这个信号是很重要,主要途径是社交软件。装点个人主页,精心设计文字、用图,就是个做内容的事儿,也算是一种广义的写作行动

    说白了,我的杠杆就是:充分发挥我做内容、做内容营销的专业能力

    步骤6. 列计划

    计划不用高大上,不用多,能指导行动是关键。写1~3条立刻能做的事情。

    我当时写了3条。都已经做完了:

    • 用脑图拆解当前的收入来源,把其中占比最大、经验最足的部分,放大设计成线下工作坊
    • 把我写作的算法/SOP整理出来。因为是指导我自己更有章法的写作和做内容,也不需要给别人看,所以就在纸上草草画就行,我自己看得懂就可以了
    • 整理房间,腾出一片空旷的位置方便运动,从Keep上的轻量运动开始,慢慢恢复到我巅峰状态的运动量

    ▌举一反三

    (1)在中国,尤其是一线城市,生活节奏快、变化多。建议平衡轮每3个月就可以重新做一次

    每一次做平衡轮,你的对生活8个方面的定义,满意度、目标分数都会变化。

    这正是真实的人生: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。

    (2)更有价值的是平衡轮思维,多练习把这个轮子,横向迁移到别的领域去应用

    • 你的生活,可以是一个轮子
    • 你的人脉,可以是一个轮子。包括校友、群友、圈友、客户、家里的关系…
    • 你的团队,可以是一个轮子。包括招聘、培训、激励机制、评估、共同目标…
    • 你的产品,可以是一个轮子。包括功能价值、情感价值、包装、渠道、理性用户…

    对于你重视的任何主题,如果它受到多个要素的影响,你又一时想不清楚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时候,你都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去处理。

    避免你卡在原地,因为决策瘫痪,导致事情无法往前推进,把时间白白浪费在焦虑上。

    PART 2 时间轴

    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

    ▌使用场景

    在这样的情况下,你可以使用时间轴:

    回顾复盘

    各种副业尝试过一段时间后,就必须去找你的个人优势、内在动力、市场需求3者的交叉地带。

    不然,你很难有机会在一个细分领域长期保持领先优势、持续创新,没办法做成长线的事业。

    对个人优势、内在动力的觉察,来自对你过去每个时间点的重要决策、成功和失败的分析。

    把所有的事件用时间轴串起来看,会更加一目了然。

    分析对标对象

    你想持续成长,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榜样去模仿学习。这个榜样,可以是人、产品、公司,根据你的目的和业务模式来定。

    一般人只会看到别人表面上的厉害,就草草归因,得出一个片面、甚至是错误的结论。没有意识去拆解榜样的过去,看别人是怎样一步步过来的,怎么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,在人生重大节点上怎么做的决策。

    商学院里,会要求学生阅读、拆解、分析大量经典的成功/失败商业案例,就是为了从历史经验中,找到规律和模式,指导自己的事业,降低失败概率。

    用专业视角深度解读

    每个靠头脑吃饭的副业人,都需要通过内容(写作、音频、视频、图片等)展现专业深度,才能让人信服。

    要想深度解读一个主题,让你的文字比别人更入木三分,时间维度是一个常用的切入角度。

    《奇葩说》有期辩题,“结婚要不要在乎门当户对”。大部分辩手都在家庭背景、父母身份这个层次上讨论。

    蔡康永点评的时候,把一对新人和门当户对的概念,放在时间轴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3个位置,重新阐释了这个问题:

    • 过去:从父母一辈看“门当户对”。大部分辩手讨论过了,无非就是家境如何、家属什么教育水平,等等
    • 现在:从正在交换的一对新人看“门当户对”。两个人的兴趣是不是相投、能不能长时间的聊得来、能不能很舒服的融入彼此的社交圈、能不能接受彼此的坏习惯
    • 未来:从子女教育看“门当户对”。如果两个人结婚后要生育,你们的教育理念、对人生的大规划方向是不是一致

    ▌工具特点

    用一组关键词描述:历史、规律、法则、模式、预测

    ▌案例

    公众号@记忆承载,我每天都会看。

    主笔碧树西风,80后,一位做高频交易的职业投资人,已财富自由。

    他是个狠角色:

    • 读研期间,以程序员的身份,加入顶尖的创业公司。别人还在忙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,他就当上了研发小组长,带一个应届硕士,还带一个华为做过两年的工程师
    • 毕业三年内转型架构师。程序员知道这个身份的分量
    • 27岁时,从不懂金融的程序员转型做投资

    我也是80后,但是成就和人家差挺远,为什么呢?

    除了嘴上喊句大佬、内心里模拜,我能学些什么呢?

    我把他公众号的所有文章扫了一遍,以年份、年龄为线索,做了他个人经历的盘点。

    看看他在人生的每个关键节点,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。比如:

    • 快要毕业的时候
    • 工作中要不要站队的时候
    • 要不要跳槽的时候
    • 要不要转型的时候
    • 要不要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时候

    另一个案例,是别人做的。

    拆解特斯拉CEO Elon Musk的人生经历。

    ▌举一反三

    回到开篇第一句话: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。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

    时间轴思维可以怎么拓展?

    • 先意识到,不管看起来多复杂的问题,都能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,找到解决线索。未必是一模一样的答案,但一定有相似的模式和规律
    • 再有意识多收集案例,多从时间的维度去拆解案例,看一个人 / 项目 / 产品 / 团队 / 公司...是怎样一步步成功(或失败)的

    我平时在买案例集上,花钱毫不手软,就是这个原因。

    对我来说,都是拆解训练的素材。

    看多了,拆多了,面对新问题,被人请教时,反应速度会越来越快,直觉也越来越强。

    就像业余围棋玩家,对战专业围棋高手。你还在纠结这颗子怎么下,人家直接就告诉你。“别浪费时间了,你这局已经废了”。

    为什么?历史的棋局,人家早就看过了,模式都知道了,能直接从第1步推到第6步,跳过中间的2345步。

    你还在死命“努力”,人家早就被剧透过了。能一样么?

    PART 3 四象限

    你多少应该知道一些思维模型和框架,比如:6W2H、RFM、STP、KPT、鱼骨图、分镜图、交叉SWOT。

    面对问题,你也有意识,应该用某种框架去分解问题。

    然而,或许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: 看的时候,若有所思,貌似“学到”了。 用的时候,要么忘得一干二净,要么不会用。

    最后感叹一句,思维模型根本没什么用嘛。

    其实,工具像武器,也要挑主人。 你用的太少,不熟悉,自然驾驭不了复杂的工具。

    那怎么办?面对问题总要有个观点,有个思考角度吧?

    答案:先做简化。

    用纵轴(Y轴)、横轴(X轴)两条直线,把主题划分成4个象限,让你先快速把握问题的结构,起码先找到一个突破口。

    ▌使用场景

    在这样的情况下,你可以使用四象限:

    • 做个人、职业、项目、产品的定位
    • 收集了一堆零散的、似乎很有价值的信息,需要整理归类,总结共性
    • 有复杂问题需要向高手请教,你希望带着自己的分析,去找高手指出你的盲区,而不是很不礼貌的把一个空泛的大问题抛给别人

    ▌工具特点

    用一组关键词描述:二元、二轴划分、简化、定位、整理、聚类

    ▌使用步骤

    分3步。

    步骤1. 提出假设,找到和主题相关的两个因素

    使用四象限划分主题,目的是简化问题。假设只有两个独立的、不相关的因素,会影响主题的结果。

    比如,你关心的主题是:我应该如何和牛人通过价值交换建立链接?

    你脑子里可能想着一大串可能有关的因素:我的时间、人脉、独家信息、脑力、钱…

    为了往下进行,不要卡在原地,不妨先大胆假设:我和牛人能否成功完成价值交换,只受两个因素影响,

    • 我的脑力强弱
    • 我能为对方支付多少报酬

    步骤2. 把两个因素,作为横轴和纵轴,按照高低,把空间画出四个象限

    为了方便你自己理解,可以给四个象限随便取个名字。

    延续刚才那个例子:

    • 脑力强,能付的钱多:智慧的大富豪
    • 脑力弱,能付的钱多:笨笨的有钱人
    • 脑力弱,能付的钱少:愚钝的穷光蛋
    • 脑力强,能付的钱少:有才的穷书生

    步骤3. 把你收集到的信息,放入到这四个象限里

    比如,在“笨笨的有钱人”这里,可以放入你见过的做法:

    • 广泛的购买各路大牛的付费社群,主题要尽量多元
    • 多主动向大牛提问,不怕丢脸,得到答案后,豪爽的撒红包、送礼物
    • 多主动向大牛付费,咨询自己的问题

    再比如,在“愚钝的穷光蛋”这里,可以放入:

    • 主动花时间帮大牛做一些事情,尤其是人家没有想到的、有价值的事情,例如整理信息、提供消息线索
    • 如果你有小作品,比如爬虫小工具,送给大牛。人家用不用是一回事,表示态度和诚意是另一回事
    • 主动去琢磨大牛需要什么,可以做些什么,帮他达成目的,比如赚更多、更出名、更省时间,等等

    总之,你的定位会开始变得清晰, 很快就能锁定自己大致的位置。

    然后,选择适合你的做法,快速行动。果断放弃不适合你的做法,不浪费时间精力做无用功。

    ▌举一反三

    由两根直线构成的四象限,是最适合0基础的普通人,掌握的思维工具。

    多用,形成思维习惯。以后你看任何事物,都好像加了一层“二分法滤镜”。可以快速形成一个自己的大致观点和判断。

    由于是简化模型,肯定会出现观点偏颇。不过,面对问题,脑子一团雾水,没观点、没态度、没想法,不是更可怕吗?

    有了自己的初始判断和明确观点,才能开始做事。也给别人一个指出你思考漏洞的机会。

    PART 4 金字塔

    问题要分解才好解决。目标要分解才能执行。

    道理谁都能说上两句。但是绝大多数人面临的情况是:

    • 想要“系统地”的解决问题,但是脑子里不知道这个“系统”长什么样子
    • 好像煞费苦心的拆解了长期目标,真上手做的时候,很容易迷失方向,慢慢忘记自己的初衷,最后就不了了之了

    不想让目标管理,成为纸上谈兵?你需要金字塔模型。

    你或许在写作类课程中,听过《金字塔原理》这本书。

    实际上,这本麦肯锡内部的经典培训教材,并不仅仅是关于写作。从完整书名就可以看出来:

    金字塔原理思考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Logic in Writing,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

    (顺带一提,作者Barbara Minto是麦肯锡的第一位女咨询顾问)

    用好了,金字塔模型会成为使用逻辑分解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大杀器。

    ▌使用场景

    在这样的情况下,你可以使用金字塔:

    • 需要把抽象 、宽泛的大问题、大目标,拆解成能够量化、能执行的行动
    • 需要严密的考虑重要问题,不适合用PART1的平衡轮进行感性的分解的时候
    • 问题和目标是你长期关注的,且不断调整的,类似“提升副业年收入”。用思维导图拆解显得太混乱,看不出层次结构
    • 如果你在使用OKR管理目标的公司或团队工作,由你负责的KR(key result,关键成果)需要继续细分到执行层

    在以上场景里,金字塔模型的独特价值体现在:

    • 方向感强。拆解完毕后,执行是从底层开始,一层层往上进行的。你就会始终很明确,手上做的一些貌似不重要、无趣味的小事情,是怎么为目标作出贡献的,做事不容易半途而废
    • 格局感强。金字塔每一层的每个元素,下面都有几个分支,能帮助你时刻用上帝视角俯瞰全局,抓大放小,果断放弃不适合你执行出成果的分支。多次尝试做事还是受阻的时候,也比较容易从其他分支找到新的解决办法,不会卡在原地
    • 以终为始。层层分解,指导行动

    ▌工具特点

    用一组关键词描述:

    结论先行、以上统下、从虚到实、归纳分组、逻辑递进、拆解、落实、方向、系统、结构、逻辑树、指导行动

    ▌使用步骤

    步骤1. 在金字塔的顶端,放入一个你关心的主题

    一般是重要不紧急的问题、长期目标

    步骤2. 用MECE原则,分解这个主题,把分解后的元素放入第二层

    MECE,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。意思是,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。

    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,做到不重叠、不遗漏的分类。

    这是《金字塔原理》里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要点。

    尽量遵循MECE原则分解主题,是使用金字塔模型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。

    分解的质量,取决于你脑子里有多少经典的拆解公式。公式的积累量,又由你在某专业 / 学科 / 业务领域的知识深度决定。

    图源 / 白一喵知识星球

    说白了,在一个细分领域,你实干经验越足、本质思考越深、吸收经典书籍的框架越丰富,可供你调用的公式(拆解问题的角度)就越多。

    从这一点看,金字塔是4种基础模型中,综合性最强、最不容易用好的一种思维工具。

    步骤3. 针对步骤2中分解出的每个元素,再次使用步骤2的方式拆解,放到金字塔第3层,如此循环……

    直到最下面一层的元素,对你来说足够清晰、能量化、能指导行动为止。

    ▌举一反三

    (1)金字塔思维,和拆解思维密切相关,还可用于分析对标,模仿创新

    问题解决能力背后的思维习惯 | 拆解

    案例 | 把一篇公众号长文拆解成多个传播素材

    (2)你看到的这篇文章,PART 1~4,也是用金字塔结构展开的

    PART 5 案例:四种元模型的配合使用

    回顾一下前面的四种元模型

    • 平衡轮:调用感性,俯瞰全局
    • 时间轴:时光穿梭,以史为鉴
    • 四象限:二维划分,简化问题
    • 金字塔:层层拆解,化虚为实

    最后,再用一个案例,演示元模型的穿插使用。

    想开始做副业的人,最容易遇到的困惑是: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机会,我一头雾水,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努力。怎么办?

    ▌首先,跳出问题,用上帝视角看你的生活

    副业在你的生活中,扮演什么角色?用平衡轮去找到撬动所有事情的杠杆因素。

    假设,经过你自己的分析,目标突破口是写作。因为:

    • 清晰的写作代表着清晰的思维,不管做主业、还是副业,这都是一种必备的能力
    • 做任何生意都需要获得别人的信任。这建立在影响别人的能力上。写作,是最适合普通人提升影响力的方式之一
    • 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之间有协同作用。文字表达力提升了,快速、精准理解信息的能力也会提升,有助于更快更准的掌握新知识

    ▌确定了杠杆因素后,评估现状,快速拟定行动计划

   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,来询问我的意见,我通常会通过一系列问题,引导你自己找到答案。

    提问过程用到的,就是教练方法常用的GROW模型。

    即使你不了解GROW模型,一样可以用4种元模型组合起来,解决问题。

    把你自己放到时间轴上,你会看到3个节点:

    • 你过去的经验的积累。对应现状(Reality)
    • 你未来想到达的状态。对应目标(Goal)
    • 你眼下预备去解决的。是目标和现状之间的落差

    比如,

    (1)目标:每周能写出1篇像某个大V的公众号这样的文章

    (2)现状:你在知识星球零零碎碎发过一些帖子,灵感时有时无,篇幅和质量也不稳定,等等

    (3)落差:调用金字塔模型继续拆解,面临的问题分个类。

    例如,好文章 = 好选题 x 好框架 x 输出周期稳定

    • 选题:灵感不稳定,状态好的时候能有很多想表达的主题,状态不好的时候脑子里空空的没有想法
    • 框架:以前写东西都是随心的,没有框架
    • 效率:上班忙,每天只有30分钟空余时间,写得又慢,经常只能憋出200~400字

    ▌好的,问题列出来了,怎么办?有哪些可以考虑的解决办法?

    在选题、框架、效率这三个因素基础上,继续往下拆解,找备选方案。

    比如,

    • 选题:
    • 看知乎热榜问题找灵感;
    • 选一本自己专业/业务领域的教科书,把目录中的小标题作为选题;
    • 用爬虫抓对标的微信公众号,挑热门主题写

    框架:

    • 用《金字塔原理》的框架;
    • 从《解決問題的商業框架》里挑;
    • 找一篇过去写过的相对满意的文章,总结写作模版;
    • 找一片好文章,拆解文章结构,套用在自己身上

    时间:

    • 选定主题,定好框架之后,工作日每天写200字,发在知识星球里,向群友征求反馈,周末的时候拼出一篇长文章发公众号;
    • 问群里每周更新长文、质量稳定的朋友,怎么提升写作效率的;
    • 每次写东西刻意计时

    ▌此刻问题的解决办法已经浮现出来,你热血沸腾,想要立刻行动。先选哪个方案执行呢?

    考虑下手里的资源,把上面的方案,放到:

    • 效果强 VS 弱
    • 有现成资源 VS 无资源

    构成的四象限里。你优先选择效果好、有资源支持你的行动方案。

    假设你已经加入白一喵的知识星球,知道我分享过碎片化写作的经验、有案例、群里还有其他写作高手可以给你反馈,或许你会选择“定主题,定框架,工作日每天写200字,发知识星球,向群友征求反馈,周末抽空拼出一篇长文章发布”这个方案。

    回看整个过程,GROW模型(目标、现状、选项、意愿)完全可以看作是由4种元模型组合而成。

    掌握好这4种模型,能帮助你更深刻的理解其他的框架和思维模型。

    自己动手就能解决不少问题,不用听别人忽悠。

    祝你用得开心。

    这个问题还有疑问的话,可以加幕.思.城火星老师免费咨询,微.信号是为: msc633。

    难题没解决?加我微信给你讲!【仅限淘宝卖家交流运营知识,非卖家不要加我哈】
    >

    推荐阅读:

    淘宝币补单什么意思?如何利用淘金币补单?

    淘宝无货源店铺怎样进行补单?有什么技巧?

    无货源模式成为电商行业的新风口

    更多资讯请关注幕 思 城。

    发表评论

    别默默看了 登录\ 注册 一起参与讨论!

      微信扫码回复「666